導讀
2017年7月18日,中國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(WTO),表示開始不再接受外來垃圾,包括廢棄塑料、紙類、廢棄爐渣、與紡織品。而禁令將會于2017年年底生效。一般可回收利用的固體垃圾中,常摻雜有為數不少的高污染垃圾與危險性廢物,污染中國環境,為了保護環境與人民的健康,中國要調整垃圾進口法規,拒收高污染的固體廢棄物。本文首先從垃圾分類收集入手,借鑒國外成功例子,分析國內垃圾分類不足之處,并提出相應的建議。
導讀
2017年7月18日,中國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(WTO),表示開始不再接受外來垃圾,包括廢棄塑料、紙類、廢棄爐渣、與紡織品。而禁令將會于2017年年底生效。一般可回收利用的固體垃圾中,常摻雜有為數不少的高污染垃圾與危險性廢物,污染中國環境,為了保護環境與人民的健康,中國要調整垃圾進口法規,拒收高污染的固體廢棄物。本文首先從垃圾分類收集入手,借鑒國外成功例子,分析國內垃圾分類不足之處,并提出相應的建議。
中國是全球主要的垃圾進口國家,接收全球56%的垃圾,去年進口逾730萬公噸,總值達37億美元。國家越來越重視垃圾問題。因此,垃圾管理顯得格外重要。
垃圾管理主要由三部分組成:垃圾分類,垃圾收集和垃圾處理,如下圖所示。
我國垃圾主要分為四類:可回收垃圾,餐廚垃圾,有害垃圾,其他垃圾。不成熟的垃圾分類使得目前我國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是混合收集方式。混合收集方式指各種城市生活垃圾不經過任何處理,混雜在一起收集的一種方式。其優點和缺點也很明顯。
垃圾的科學分類,是垃圾減量化、無害化、資源化處理的基礎。混合是垃圾,分開便是資源。我國垃圾分類起步較晚,公眾垃圾分類意識還比較淡薄,垃圾分類才剛剛起步。但發達國家垃圾分類起步早,垃圾分類十分精細、到位。下表列舉了部分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做法。
國外垃圾分類原則
德國
垃圾分類似科學實驗
每年年初發放“垃圾清運時間表”和“垃圾分類說明”;
生活垃圾分為四類:日常生活類垃圾、塑料包裝類垃圾、紙類垃圾、生物垃圾。比如,玻璃瓶和電子類垃圾需要單獨處理;紙巾屬于生物類垃圾而非紙類;
日本
垃圾分類到極致
垃圾分類法律法規完備;
垃圾分類參與主體責任明確;
民眾環保意識、垃圾分類意識很高:垃圾問題納入中小學教育;
政府宣傳到位:垃圾分類融入生活方方面面,老少皆知。
韓國
垃圾“減肥”靠收費
實行廚余垃圾和一般垃圾分類處理;
對食物垃圾按量收費。
美國
“3R”原則
公民熟知“3R”原則:減少(Reduce)、再利用(Reuse)、回收(Recycle);
充分借助市場的力量:據統計,2011年美國廢料回收再生原料超過1.35億噸,相關產業提供了46萬個工作崗位,產生綜合經濟效益870億美元;
將城市規劃與垃圾處理相掛鉤:房產商需簽訂垃圾處理責任書,并繳納押金,待處理完建筑垃圾后歸還押金。
墨西哥
收編拾荒者
鑒于墨西哥城有眾多靠回收垃圾為生者,目前政府推動垃圾分類時,也將這些人編入垃圾回收體系;
每天可再利用垃圾約3000噸。
國家逐漸重視垃圾分類,也在各試點城市有意識進行垃圾分類的管理把控,但缺乏強制性、全國性、職權清晰的垃圾分類管理體系。體系的建立需要有一個實際可行的規則進行約束。以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為例,下圖是我國現有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法規。
不足之處:
?缺乏一部綜合性法律:銜接垃圾分類基本法律和具體法律法規;
?缺乏健全的配套法律法規與地方性法規規章:不同垃圾區別對待;
?缺乏實操性:如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》中提到了城市垃圾分類,未明確如何分類。
立法體系的不完善會導致垃圾分類“亂而不從心”。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完整垃圾管理體系的前提和必要條件(如上圖),細化明確各垃圾分類主體的職權和義務。有了法律法規的“領頭”作用,可通過強制手段、經濟手段和自愿手段提高垃圾分類質量。
強制手段:不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法律法規的企業或個人,制定懲罰機制。
經濟手段:可借鑒美國做法,充分利用市場力量,對垃圾量較少。主動垃圾分類的居民收取較低的垃圾費用。通過經濟利益手段直接促進公民進行垃圾分類。
自愿手段:社會媒體可加大宣傳力度,對垃圾分類進行不厭其煩的宣傳,慢慢將垃圾分類方法滲透到公民生活,讓公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。